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麻江中学读书生活(转贴)

  • 麻哈人
楼主回复
  • 阅读:14465
  • 回复:1
  • 发表于:2014/10/24 11:58:45
  • 来自:广西南宁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麻江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我一直都是一个讨厌约束的人,盼望有自由自在的生活。初中三年,是在离家几百米的镇初中度过的。那时家庭经济条件有限,每个人都要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每天我的生活都是相似的:早上上学前要去河边挑水,那岸边水太浅,有时候要垫上几块石头才能舀上比较干净的水。有一次不小心自己还掉进河里,好在会游泳,自己爬上来了,另外身体比较单薄,两桶水还是比较沉的,抬起来跌跌撞撞的,每次都要歇好几次才能到家。我非常讨厌这种费力费时的事情,非常讨厌干体力活。由于这个原因,我很担心下雨,特别是夏天下大雨暴雨,因为这意味着河水会浑浊发黄,无法饮用,就会迫使我到更远的地方,要多出两倍的路程,例如过桥到中学东面的水井挑水,在大庭广众之下吃力地挑水在我看来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直到现在还是这样非常讨厌体力活,估计现在也没有人喜欢出大力流大汗的体力活。中午回家吃母亲做好的现成饭,这倒是轻松;下午放学回家就很忙,要洗菜、蒸饭,喂猪,非常繁琐;吃过晚饭,又回到学校上晚自习,9点以后再回家。其他孩子在玩耍的时候,我还要干活。家里粮食有限,也没有多余的钱,我基本上不吃早餐,空肚子上学,真是感觉到生活太痛苦。所以我非常羡慕住校的同学,羡慕他们不用像我这样需要干活,只要把学习搞好就行。那时我的要求其实不高,我总是想:什么时候我才能摆脱这些繁琐的事情,一心一意学习。初中毕业后,由于成绩很好,为学校增光,特意给我发了几十元奖金,家里也没有给我收归家用,让我随便花,我就和堂哥到县城附近他一个舅舅家玩了两天,还在虎场吃了一顿狗肉,算是奢侈了一次。

  上了高中,离家到县城,住在学校,家里每个月给我30元钱和30斤粮票,也算不少。在学校里既无人管束,也无家务活,如愿成为自由人,我终于得到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但我却没有履行自己的想法去专心学习,反而如脱缰的野马,将相当多的时间花在玩上,将以前的没有玩耍的时间补足。毕竟是自制力不够,也无人管教,现在想也能自己原谅自己。当然高中时期有许多烦心的事情,不提也罢。就说些当时自己爱做的事情吧。

  学校位于县城北门,属于城乡结合区域。校园没有围墙,四通八达,经常可以看到牛啊马啊等牲畜穿过校园,留下一排粪便。学校的很多建筑,包括我们高中三年的教师,都是民国时候留下了的,很有沧桑的感觉。教师住的多是平房,而部分学生住在大庙里,一百多人住在一间大屋子里,五味俱全,场面非常壮观!我倒是没有赶上住大庙,住在新建的筒子楼,算是比较幸运。当时学校管理比较混乱,因为国家正好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时期,对教育投入非常少,基础设施非常落后。而且教师待遇太低,都无心教学。这时候却是草根英雄们大展身手,发财致富的绝好机会。教师们个个看得眼发红,手发抖,却鲜有敢下河试水者。毕竟寒窗十年,才捞上一个铁饭碗,不能说丢就丢的,只能在岸上临渊羡鱼。全校教职工上上下下都是如此心态,都无心工作,管理也就比较松散。既然学校管得松散,我们也就非常轻松,随心所欲:想上课就上课,不高兴了,就到校园周围的山上耍子去也。县城周围的山头比较平缓,少有悬崖峭壁,从任何方向都可以爬到山顶。校园北面的凤凰山是我们最常去的地方,山上多是松树,树干上伸手能够得上的侧枝都清理得干干净净,估计是山下农民拿回家当柴火。因此松林里比较空旷,地面也很清爽,有很多凋落的松针,而那些碍手碍脚的荆棘、灌木、杂草都很少,在其中穿行是很惬意的。春天,有的松树下长出很多苔藓状,毛茸茸的,绿油油的松树苗,密密麻麻地像地毯一样,非常好看。凤凰山这片树林还是管理得很不错的,因为县林业局就在山脚下,不可能扫了自己的面子。山脚的大部分地方都是耕地,低洼处是水田,高处是旱田。水田春夏种水稻,秋冬种的是小麦或油菜。山上旱田春夏种玉米、花生和豆薯,秋冬种白菜或小麦,一年四季不断茬。豆薯也称薯蓣豆、沙葛、凉薯等,我们叫地萝卜,是当地夏天的水果之一。豆薯的块根呈不规则球状,如红薯大小,里面白色多汁,个体越大渣越少,非常甜。从根茎连接处剥开外皮,里面就是洁白如雪的块根,直接生吃即可,又脆又甜。也可以熟食,味道也是很不错的。据说越是贫瘠的土地长出的豆薯越甜,我的感觉就是无论何种土地长出的都有土腥味,吃得越多,就会感觉土腥味越重,就越倒胃口,最后只能弃而不食。有时候手欠,找刺激,天黑时上山偷花生和豆薯,体会心惊肉跳的感觉,却没有感到什么内疚。但如被抓,一顿老拳免不了,再扭送学校,处分难免,那就无地自容了。学校距离凤凰山脚也就几百米,周六周日不回家,如果天气尚好,就沿着田埂走到山脚下,一个山头又一个山头地翻过。反正是精力旺盛,也不会觉得累。一直玩到晚上,再回来去食堂吃饭。

  食堂的大锅菜是一如既往的难吃,无论是白菜、豆芽,还是其他蔬菜,放油很少,还煮得半生不熟,难以下咽。当然,两毛钱一份的菜,能见到油腥已经不错了,估计菜油没有烧熟,生菜油的味道实在很重,大倒胃口。为了增加食欲,学生都从家里带些油辣子,腌菜什么的来佐餐,否则只能吃白饭了。那时候饭票就是买饭,而菜票包括一份菜和一份饭,这就是为了方便食堂卖饭人员收取,节省时间。学校一个月来一次会餐,另发会餐票。会餐都是有大块肉片的好菜,油水充足,喷香喷香!让学生垂涎三尺!大家都盼望这一天。这会餐都是午餐,上午最后一节课的老师也比较善解人意,知道会餐,知道大家吃顿肉不容易,都提前几分钟下课,或按时下课,绝不拖堂,不耽误大家会餐。住校学生大都是农村穷苦人家出身,缺衣少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非常需要营养。不知什么时候开始的,我们中就流行一句话,“是肉都好吃”,大家都深以为然。这会餐票与普通菜票不同,普通菜票是塑料的,而会餐票是纸质的,过期作废。当然没有作废的,只会多出来。为了多吃一份肉菜,我们动了歪心思:会餐票的纸是黄褐色的,与牛皮纸差不多。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我们就用牛皮纸剪成会餐票大小,然后用笔描绘相同的图案,上面的公章就用红色圆珠笔描绘,以假乱真,几乎每次都能成功。后来有些同学说,不用这么费事,不用描绘,将牛皮纸剪成会餐票一样的形状,放在饭盆中递进窗口,也能成功。如此做法让我们感到非常沮丧,这样没有技术含量了的假会餐票也能成功?我们还费那些劲干嘛!

  那时候农村生活艰难,一年到头多数时间吃的都是没有油水的酸汤菜,营养极度缺乏。人们追求的生活目标就是天天有肉吃,简单而明确。手中也没有钱,但馋得慌,想吃肉都想得发疯!因此什么死猪瘟猪,死牛烂马,只要有机会,只要不用花钱,都有人敢弄了吃。为的就是一顿口福!古人为了品尝美味,冒着毒死的危险,敢吃河豚。而当时的这些人为了解馋,是肉就敢吃。隔壁宿舍的同学有过一次惊人之举:某个周六,两个同学在学校附近街上闲逛,恰好看见有个农民将一头死猪扔在一个垃圾堆上。他俩看见了,就过去仔细看看,发现这猪刚死不久,很新鲜,也看不出有什么大毛病,就动了一些心思。只是这晴天白日的,扛只死猪进学校实在是惊天动地,也没有那个胆子!就是抬回去了,两个人也无法打整。俩人决定回宿舍作动员,人多不光是力量大,主意也多。因为是周六,晚饭过后,大家不去上自习,都在宿舍里聊天。这俩馋猫将情况给舍友通报,舍友还剩十几个,大多数都是农村的,其他的都回家了,也曾跟着大人吃过死猪肉和瘟猪肉,也没有吃出什么毛病。大家很认真讨论一番,都认为值得看看。只有少数感到恶心,不愿意参加,也不好意思扫大家的兴致,保持沉默。最后大多数人一致通过搞顿肉吃,解解馋!为了保证不是空欢喜一场,让这两个同学再探再报,很快回来说还在。然后再多派两名同学同去,随身带上一个空米袋子以备装猪。这四名同学害怕被耍,说出力不要紧,如果拿回来没有人打整,他们就亏大了,只能再扔回去,不光是白出力,而且被人笑话。强烈要求其他人发誓不耍他们四个,拿回来以后其他人负责打整。这些同学信誓旦旦说如果猪没有问题,剩下的事情全是他们的。四名同学鬼鬼祟祟地将猪弄回宿舍,一帮人围着研究了一会儿,认为还新鲜,值得一整。都是凡夫俗子,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还见过杀猪杀狗。条件所限,无法烧开水烫猪褪猪毛。大家集思广益,决定改用稻草烧猪毛,像烧狗毛一样,效果相同,绝对不会吃到毛猪肉!学校周围的稻田里有的是稻草。程序搞清楚了,就要一步一步地落实,大家都认为不出钱不出工就没有肉吃,并一致认为四个把猪抬回来的同学劳苦功高,不用出资出工,坐等吃肉即可。随后想吃肉的同学都进行明确分工:负责出资的:出煤油炉,或出青菜,或出调料,有的还掏钱买了两斤包谷酒;负责出力的:烧猪毛,开膛破肚,洗肉切肉,或偷稻草,或下楼提水,或打下手。十几个学生,为了吃肉这么一个崇高的目标而积极行动起来。本来打算找个租房的同学,去他那里打整,比较隐蔽。但是想了想,人太多,没有这么大的地方,动静也大,估计房东还有意见,甚至会怀疑猪是偷来的,那就更加不妙了。还是在宿舍里完成吧,只希望动静不能太大,若是查宿舍的老师发现了,肯定泡汤。由于人多势众,群情激昂,几个不愿意参与的同学,现在更不敢扫了大家的兴致,很自觉地转移到隔壁我们的宿舍的空床睡觉。几个胆肥的出去偷稻草,半个小时就回来了;另外几个不怕脏不怕累的同学撸起袖子,先用稻草将猪毛烧净,整个宿舍顿时乌烟瘴气,肉香四溢!屋里的同学急忙打开后面的窗户排烟。四个抬猪的劳苦功高,或坐或躺在宿舍等吃,但烧猪毛时的烟雾实在是呛人,他们就跑出宿舍换气,大家就委托他们四个在外面锁上门,顺便放哨站岗。猪毛烧尽后,主刀的同学用一块从楼下捡来的瓷片刮烧糊的猪皮,再用水洗干净,再剖开肚子,取出下水,这个过程熟练之极,如行云流水一般赏心悦目。大家一致认为主刀的同学家里是杀猪的,该同学坚决否认。收拾干净后,叫外面的站岗的同学开门,偷偷地将猪下水扔到垃圾箱,将脏水倒进水池里,每层楼的两边各有一个水池。剩下猪肉洗干净,切成大块,放进锅里,加上花椒大料,葱姜蒜末,点上煤油炉开煮。从筹划到煮熟,足足花了四个小时!宿舍内热气腾腾,肉香四溢,大家垂涎三尺,都拿着饭钵,蜂拥而上,吃肉喝酒,大快朵颐,饕餮盛宴终于成功上演!

  在外面玩过头了就容易错过学校饭点,只能上街吃米粉。我特别怀念那时的米粉,太好吃了!很多农村来的学生,家里水田很多,大米也就很多。父母也怕在学校饿了孩子,每个月孩子回家都会让他捎回来四五十斤大米。除去换饭票的,剩下的大米都藏在箱子里,隔三差五,用搪瓷饭钵盛上半斤八两,到学校附近米粉店换米粉吃。相对于食堂饭菜,这米粉味道非常鲜美,吃了一碗还想要!对我们来说这就是打牙祭了。我家耕地少,没有余粮,也就只有羡慕的份。我都是用粮票换饭票,粮票当然不能换米粉吃,否则店家就赔死了。为什么?因为使用粮票只能到粮管所买粮食,都是定额的,每个人每个月只有30斤,必须用购粮本去买。所以私人店家拿这些粮票没有什么用,粮票也就不能换米粉。米粉店里大米是主要原料,多是从市场上购买。相对于市场价,学生采用大米换米粉,对于店家来说就非常合算,而且多是新米,所以店家是非常欢迎学生光临。按照学校规定,我这样的农村户口只能用大米换饭票;用粮票换饭票是非农业户口的权利,但是学校管理宽松,我也就蒙混过关,用粮票换了饭票。毕竟我家在镇上,周围邻居多有非农业户口的,搞些粮票是轻而易举的,比大米便宜很多,有时候根本不用花钱。到了高三,学校管理严格,就没有这样的机会了。只好找班里非农业户口的同学,他们都在县城亲戚家吃饭,不用饭票,用他们的指标将粮票换成饭票。实在不行,就去市场上买大米拿回学校换饭票。

  前面说过,由于学校管理相当混乱,因此外面的地痞流氓经常进来横行霸道,骚扰男生女生。白天少一些,因为老师在上课,这些人也不敢过于放肆。关键是晚上,都是自习时间,正是地痞流氓大展身手的好时候,在教室或宿舍乱串,学生也就无法安心学习。很多学生为了获得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就到亲戚家借住。没有亲戚的,在学校周围农民家租一间房,那时候的农民,多是木房,房间很多,最不济在二楼上也可以放一张床。房租也就每月顶多20元,在当时也是不少。两个人租一间,平摊租金,没有床,房东就提供两个条凳,几片两米左右长的木板,上面再放上晒干的稻草,再放上被褥,就是一个非常松软的简易床。如此这般,就能获得相对安静的学习环境。如果房间是单独开门,与房东相对独立的话,还有一个好处,可以自己开火做菜。买一个煤油炉,一口锅,几个碗碟,就可以了。毕竟还是刚刚成人,有些学生不太讲究,屋里就一个搪瓷脸盆,既用来洗脸洗手,还用来洗脚,洗衣服。冬天晚上比较冷,又需要起夜,不愿意出去解决,这个脸盆临时扮演尿盆的角色。自己做饭时,这个盆还扮演洗菜盆的角色,真正成了一件多功能容器!反正恶心不了别人,自己也不感觉恶心。所谓开火,也就是炒个菜罢了,油水比较多,味道比较正,至少不是半生不熟的,油也烧熟了,比食堂的好吃多了。主食米饭可以用饭票从食堂购买,也可以去周围农户家蒸饭,一个月3元蒸饭费。我高中三年,我一直住在学校,没有出去租房子。这是我比较引以为傲的,因为没有多花钱,还考上大学,算是价廉物美吧!课余时间我经常去这些同学的住处玩,大家玩得高兴了,几个人凑些钱,买上两斤猪肉,几块豆腐,几把蔬菜如豌豆尖、小白菜,反正什么便宜买什么。有时候还有两斤白酒,就是当地产的包谷酒。盐巴,辣椒面等最基本的调料都是现成的。四五个人围拢在煤油炉四周,做的都是火锅,热气腾腾,有酒有肉。大家都是好饭量,边吃边聊。主题多是学习,打架,人物多是老师,当然还有女生:自己班的,外班的,都挨个说一遍。哪个女生最漂亮?那个女生学习最好?哪个女生最漂亮、最风骚?没事经常来个拉郎配,说这个男生和哪个女生是天生一对,乱七八糟的。都是情窦初开的年龄,这样的表现正常不过!说得非常尽兴,也吃得酒饱饭足,快活之极!除了学会喝酒,还学抽烟,最便宜的是香烟牌子是“蓝雁”,贵一些的是“大前门”。我从来不买烟,但是同学给烟也抽,也就是装样子,没有瘾头。到了现在,为了自己的健康,更是没有抽烟的癖好。高二时,高一某班有一对姊妹花,白净,大眼,穿着时髦,非常漂亮,学习也很好,一副乖乖女的模样,顿时成为学校最亮丽的风景。她们就住在林业局,爬山时经常碰上。姊妹花吸引着众位学兄的眼球,也成为大家永不厌倦的话题。班上有个同学决定追追姐姐,找人传了封信约会。这姐姐果然如约而至,两人散散步,谈谈天。然后就没有下文了。看来,情窦初开的年龄到了,千山万水也挡不住,谁都想尝尝与异性约会的滋味。

  夏天我们还有一个爱好,就是找个地方洗澡,县城没有游泳池。即使有,也舍不得钱去。我们都去县城东北几公里外叫江水桥的地方,那里有一条小河。江水桥地势很低,从县城过去,一直走下坡路。河边有一个水泥厂,充分利用山坡由上至下的地势修建了生产水泥的流水线,原料由最上面的进料口进去,一路向下经过各个加工车间,最后水泥从最下面的出口出来。在我高中那段时间,这个水泥厂基本上都是停产时候多。后来又在老厂的不远的地方大兴土木,盖个新的水泥厂。也就是这个水泥厂,生产时往河里排污水,自水泥厂以下,清清的河水变成了豆浆一样的乳白色。即使停产了,这一段河水仍然保持这种状态。我们到这条河里游泳,当然选择到其上游清澈的河段。年轻就是好,无忧无虑的。看着蓝天白云,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下,吹着清新的山风,行走于郁郁葱葱的山坡之间,畅游在清澈见底的小河里,心情非常惬意!那可是充满幻想,充满希望的年代!玩得心满意足。时间过得飞快,很快就到了下午的四五点钟,必须返回学校了。多数时候原路返回,一路慢悠悠地走回去。记得有一次,我们几个看到水泥厂内堆积的大小不等的铁球,就翻墙过去拿了几个,放在手中转当做健身球,只是铁锈太多,铁球又不圆,大小不一,转起来太费劲,铁锈还把手弄得脏兮兮的。玩几次,就丢在一边不再理睬。

  班上有个同学,家在距离县城十几里的地方。他几乎每个星期都要走回去一趟,经常邀请我们去他家玩。他特别喜欢吹牛,经常跟我们说他家那里如何如何,有很多好玩的地方,还可以看火车,说得我们非常向往。我打小对铁路特别感兴趣,经常和邻居几个小伙伴一起去七八里之外的苦李井或马田铁路上看火车和捡烟盒,每次看到呼啸而过的火车,都觉得非常震撼!同时也认为开火车的人特别神气,连带坐火车的人也非常有派头!沿着铁轨走,看了呼啸而过的火车,心中总是好奇:火车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后来上了大学,春运时挤了若干次火车,人山人海,拥挤不堪,才知道坐火车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以至于一想到需要坐火车,就会不寒而栗!这同学邀请次数多了,后来找了个星期六,我们几个同学一起就跟着他去了一趟,沿着公路,几个人边走边说,一路上打打闹闹,晃晃悠悠,到了晚饭时候才到他家。都是穷学生,也不懂什么礼数,也没有买什么礼物,就两手空空去了这个同学家白吃白喝,现在想起来还是真有些惭愧。第二天去铁路边玩,需要走进隧道,才能到达好玩的地方。有的隧道特别长,而且是弯的,走到中间,前后都看不到光,心中还是很害怕的。走过麻喇铁路大桥,这个大桥不仅长!高!而且是弯曲的,气势恢宏,非常壮观!最后到了滴水潭瀑布,什么模样,已经没有印象了,大家好像还照相,照片也没有好好保存,没有了。

  当时县城非常小,就有一条大街,叫中街。另外还有几条巷子,几条通向四乡八里的公路,半天就可以走遍!课余时间聊天,城里同学带着城里人面对乡下人时的优越感,说出东郊有什么工厂、西郊有什么单位。我们都笑了:虽然我们都是乡下来的孩子,但是也去过比县城大的州府省城。这个小县城,就一条大街,还有什么资格说郊区!大城市才有资格说郊区呢。县城同学倒也实在,承认的确如此,自己也不好意思地笑了。

  那时候最喜欢的运动除了爬山,就是乒乓球。校内有水泥乒乓球台子,原来都有铁丝球网,后来都消失。学生用些砖头横在台子中间当网。这些台子鲜有空闲的时候,大家都轮流打球。由于21分制耗时太多,都玩6分制,一开始连输3分,直接下台。因此无论技术高低,每个人都有玩球的机会。水泥台子周围的地面虽然也是水泥地面,践踏时间长,都下陷了。一下雨就积水,无法打球。学生就找了些碎砖头垫高,然后如站梅花桩一样打球,对方打个偏球,就无法移动接球,真是无可奈何。追求高品质的运动是我们的本性,不知谁说的县工会有一个专门的乒乓球室,我们就慕名而去。果不其然,真是好地方!只是锁门了。围绕房间转了一圈,发现有个窗户可以爬进去,大家就当仁不让爬进去痛痛快快地玩了一下午。体育课老师科班出身,据说是成都体育学院毕业的,架子非常大。他登记成绩时,非常讨厌同学靠近他凑过来看成绩,如果同学有这个动作,他就挥手让其离远一些,就像驱赶叫花子似的,嫌学生身体有异味。同学们脸皮厚,倒是不在乎,笑嘻嘻地走开了。他有两个儿子,一个闺女。大儿子就是我们班的,大个子,大脑袋,头发有些卷曲,小下巴,尖细嗓门。毕竟是体育世家出身,乒乓球打得很好。我们这些野路子都不是对手,却喜欢和他对打,多是0比3就下台,屡败屡战,乐此不疲。

  那个年代,街上摆书摊的很多,看书是要花钱的,5分钱看一本书。我看书速度特别快,却不求甚解。要是去书摊看书,开销太大。本来就没有多少余钱去看,更没有余钱去买书。那时候的求知欲还是非常旺盛的,虽然课本上的知识还没有完全掌握,却喜欢看些闲书。班上有个同学什么课也不听,上课时就低着头拿本厚厚的《倚天屠龙记》看得津津有味。同桌也是城里的,很精干的样子,显然与他关系很好,经常为他打掩护,提醒他注意老师,别被没收小说。他不看的时候,我们也拿着看看,这是我的人生中第一次接触武侠小说。这同学长得白白净净、周周正正、高高壮壮,一看就是城里的孩子;不像农村孩子,一个个黑不溜秋、尖嘴猴腮、营养不良。他家是有背景的,毕业时混了个高中文凭,父母就安排进银行工作了,真是有福之人不用忙。学校有个图书室,一知道有这个地方,我就马上去办图书证。我是最热心的读者,课余时间经常去看杂志,算是开拓视野。

  学校图书室休息日不开放,我们就无法免费看书。周六周日如果不回家,也不能总是去爬山涉水,特别是下雨天,更不能上山。没有闲钱去看录像看电影,也不想学习,实在是无聊得很。我们就在县城里乱逛,将县城所有的角落都走了好几遍。看看街景,看看行人,看看什么地方有什么变化,就是为了寻找一个热闹光景消磨时光。与很多地方不同,本县县政府和县委不是在同一个地方办公,县政府大院处于县城热闹的地段,中心位置。政府大楼是一座方方正正的四层楼,很有气势,面南背北,只是面对的是一座山峰。具体来说,大院的地势是这样的,后面比前面要低,很是别扭。从更远更高的地方看,县政府位于半山腰上,正门面对山头。当初设计的时候,过于强求衙门要朝南开,而没有考虑地势。而学校所在的县城北门位置,却是整个县城最低的地方。我个人的观点是:当初设计县城时应该在凤凰山开衙,衙门背靠大山,视野开阔,可以俯视整个坝子,我觉得这样比较顺眼。县委在县城东面的另外一个山头上,一座三层的办公楼,高高在上,背靠大山,俯视县城,看这城里的芸芸众生,都在为衣食奔波,日复一日,匆匆忙忙。而县委的官员们,却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县委门前是一条水泥道,通向县城主干道。去县委办事就有一种朝圣的感觉,需要一步一步向上走,充分凸显出县委的威严。县政府大门前面就是一个广场,什么表彰大会、宣判大会等群众性大会就在这里召开。某一天闲逛发现广场旁边文化馆的阅览室对外开放,免费!只需要登记即可。我们如获至宝,问明开放时间星期天全天。以后几乎每个星期天,如饥似渴,就泡在这个地方博览群书。里面各种杂志应有尽有,还有很多种类的图书。虽然都是过期杂志,旧图书,但是对于我们来说,无疑就是知识的殿堂。这也算是县城给我留下的一个美好回忆吧。

  那时受港台电视剧影响太大,比较流行的是痞子文化,每个男生都要表现出一点江湖味道出来。班上有个同学甚至亲身实践,约了几个志同道合的社会小青年,闯了近一个月的江湖,混不下去了,灰溜溜地回来重新上学。这也算是真正的社会实践,丰富了自己的人生。街上引领时尚的都是无业游民,有闲阶层。先是流行穿绿军装,穿裤裆很肥大的吊档裤;后来流行穿鬼服,也就是电影中日本鬼子穿的黄褐色军服。大小青年身上都有一套,标准的配置是穿着白衬衣,披上鬼服,注意了!是披上,两只手没有放到袖子里去!腰上一条牛皮皮带,脚下再有一双靴子,脸上必须是很严肃的样子,嬉皮笑脸是不行的!嘴里再叼上一支烟,这就是最酷的造型!后来街上的小商贩,如修鞋的,修单车的,扛包的,还有赶集的农民也都穿上了鬼服。赶集时满大街都是鬼子!时尚阶层再穿,就把自己等同于劳苦大众,太掉价了!又都改成了成功人士一样的西装革履。

  最流行的电影好像是《红高粱》,到电影院看了,看到热血沸腾!最流行的电视连续剧应该是《上海滩》我没有看过,因为没有条件,那时候电视还不是那么普及。有些同学晚自习不上,天天晚上在县城里到处找地方蹭看电视,看的就是《上海滩》,回宿舍后津津有味地说什么许文强最帅什么的,我没有那个嗜好,听听也就是了。流行的港台电视剧都是些流氓主义,是非不明,藐视法制。对青少年的影响特别大,都以为当个地痞流氓是个很英雄的事情,认为人生就是这样打打杀杀的,认为地痞流氓才能成功。进入社会之后才发现,绝大多数人的人生还是平平淡淡、规规矩矩的:上班、种地、做生意。很多人就会产生一些失落的感觉,觉得自己的人生不够精彩!

  最流行的音乐是邓丽君的歌曲,《甜蜜蜜》、《小村之恋》等等,词曲俱佳,都是缠缠绵绵的靡靡之音,听了让人心醉不已。现在听了,还是那么的迷人。还有迟自强的歌,什么《狱中望月》、《铁窗泪》什么的,心中总是纳闷:怎么这哥们进了监狱,就像得什么奖似的,感到特别悲壮、特别荣耀是不是?虽然这样纳闷,却不过不影响我们学会他的歌曲。还有费翔的歌,如《恼人的秋风》、《冬天里的一把火》,也是我们爱听的歌曲。另外还有一盘磁带《八七狂热》,有个同学借了录音机,把这盘磁带在宿舍里返来复去放了好几个晚上,《路灯下的小姑娘》和《站台》这些歌曲,都在我的脑海中烙下了深深印记。看来在人的一生中,除去吃喝拉撒,亲情、恋情一直都是主题,都是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表达这些情感的歌曲还是大众的最爱!后来工作啦,手中有了可以自己支配的小钱,想买一盘来重温旧梦,市面上却没有了。只买到两盘费翔的歌曲,算是留下一些回忆。————————————-转自wolf2510的空间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图片是借用的
  
  • 还看今朝
  • 发表于:2014/10/24 16:07:35
  • 来自:贵州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什么情况,不记得了。
来自手机版
(0)
(0)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
43df06a12cdb8fcd0b249d46f72670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