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形式与内容

  • 空灵
楼主回复
  • 阅读:25429
  • 回复:0
  • 发表于:2015/11/8 17:58:36
  • 来自:贵州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麻江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形式与内容

——浅谈教学方式转换

我们在教学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难题,我们苦口婆心的解释,说得口干舌燥,学生依然懵懵懂懂,不知所然。到后来不耐烦了,倒怪学生很笨,不开窍。老师教学效果没有,失去了耐心,花了心力不说,破坏了自己的心情;学生呢?没有获得知识不说,倒挨了老师的批评,一头雾水。弄得师生不欢而散。

学生笨吗?有个别学生的智力有问题外,大部分的学生都是智力正常。智力正常的学生有时学习也很差劲,差劲到让人大跌眼镜。但就是这样的学生,他却在某些方面表现出色,甚至能无师自通。问题在哪呢?我觉得除了个别学生学习不用心外,很多的问题出在老师的教育方式。

在电影《我们是冠军》中有这样一个镜头,恒邑小学要来黄村小学进行乒乓球预热赛,为了鼓舞队员打好球,区建国老师对队员动员说:“恒邑小学是咱们这次比赛的第一道坎儿,赢了,就能进入决赛;输了,就淘汰。所以这场热身赛我对大家没有别的要求,熟悉对手的同时,打出意志品质。懂吗?”队员不解,一队员问:“教练,啥叫意志品质啊?”区建国答:“意志品质是关键点上,能顶住。”队员们疑惑不解。区建国老师想了想,说“比赛打赢了,我请大家吃红烧肉。”队员们顿时掌声雷动。

从上面的案例来看,学生对意志品质是什么这个内容很不解,教练解释了:“意志品质是在关键点上,能顶住。”可队员还是不解。这个时候,作为老师,我们会生气了,这么简单的词,解释了还不懂,学生咋那么笨了?但队员毕竟是小学生,理解能力不能和老师相提并论。该怎么把这个词说清楚呢,再正面解释,依然不行。区建国想了想,说“比赛打赢了,我请大家吃红烧肉。”。这下队员们并没有直接的知道品质意志是什么,但他们知道,为了能吃到红烧肉,他们在比赛中会加倍努力。

教学内容是我们教学的中心点,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我们的教学围绕内容展开。但这教学内容,学生学懂了没有,不能依老师的主观意识来判断与控制。教学形式是教学的方式方法,是我们开展教学的途径与手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懂,是他们的,不懂,也是他们的。懂是我们教学的成果,不懂是我们教学的责任。不懂,我们要想方设法让他们懂。

在多年的教学中,我感觉到,形式的理解比内容的理解更有操作性,更让学生能把握。

比如说句子的陈述句与反问的转换训练。“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改为陈述句时,学生不会转换,给学生把内容解释了,还有学生依然懵懂。为了让学生把握这类句子的转换,我问:““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这句子有“不”字吗?学生回答:这句子没有“不”字。我指导他们:这类句子,就是把没“不”字的改为有“不”的句子来,或有“不”的改为没有“不”的来。通过实例比照,学生能很快把握。再出些句子进行训练考查,学生能举一反三,掌握很牢固。

学生因为年龄小,思维能力的发展还没大人的思维能力全面,深入。学生的思维发展还处在感知的阶段。学生对问题的内容理解、认识还很肤浅,只能从形式上感知,判断。因此,我们不能怪学生太笨。当通过正面的讲解学生还不明白时,我们要另辟蹊径,通过另外一种方式解决。

我们教育过程中,要相信学生,要理解学生,要鼓励学生。条条大道通罗马,只要我们以学生为中心,谋学生所谋,想学生所想,方法总比困难多,教学问题会迎刃而解。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
43df06a12cdb8fcd0b249d46f72670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