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麻江学生发生的又一件大事,唉!现在的学生厉害了.....

  • 代价是折磨╳
楼主回复
  • 阅读:31166
  • 回复:5
  • 发表于:2017/7/13 14:58:43
  • 来自:贵州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麻江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麻江县“同龢故里行“获奖作文展播

  中学一等奖

  狮子山下忆同龢

  吴凌希(麻江县第二中学)

  指导教师:熊天云

  走到这里,我不禁放慢了脚步。

  没有街市大声的喧哗,没有小贩嘈杂的叫卖,没有汽车震耳的鸣笛。有的只是一阵鸟啼,一缕春风,一股清香,一幅美景。这里,是高枧状元府。

  木质的大门,石雕的小桥,盛开的春红,古朴的走廊,伫立的雕像……这里,就是高枧状元府。

  这里的主人,满腹诗书,才华横溢;这里的主人,满腔爱国情,让人景仰。没错,他,就是狮子山下的那个夏同龢。

刘禹锡的《陋室铭》云:“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夏老的故居恰好映照了这千古名句——状元府同别的著名院落而言,确实有些许平实。黑旧的房舍,陈旧而朴素的几件家具。这让我不禁轻吟起夏老写的《四足歌》“茅屋是吾屋,休想华丽的……”,诵其诗文,身处故居,我在狮子山下忆同龢。

  十年寒窗无人问 一举成名天下知

  走进状元府,我急于想去欣赏的,是那张皇榜。在二进门的右边屋子,皇榜被精致的框裱着,挂在那洁白的墙上。在灯光的辉映下,无比辉煌。“第一名,夏同龢,贵州麻哈州人”这十二个金纸黑字让我看得骄傲无比。这,是贵州的自豪;这,是黔东南的骄傲;这,是麻江的荣誉。看着那铿锵有力的榜文,我心中无限感慨。“麻哈州”在祖国的南方,偏僻而又遥远。谁曾想到,在1898年,一位名为夏同龢的书生凭借他十年寒窗的努力踏入紫禁城参加殿试,面对皇帝想从他们这群科举精英中寻找救国良方的“策问”,在殿试中,他凭借自己满溢的才华金榜夺魁,被光绪帝钦点为戊戌科状元,“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信息传来,贵州沸腾。传说,夏状元衣锦还乡省亲祭祖时,成千上万的蝴蝶飞来朝贺。故居周围的山间田园都闪动着五彩缤纷的蝶阵,直到三天后才渐渐散尽。

  若夏老仅只是一个普通的状元,那他也就如历史上可以考证的777位状元们一样,湮没于历史的尘灰中,也许人们早就忘了他,但他偏不是如此简单,身处清末,面对外来民族侵略的同龢,用一介书生文弱的身躯,坚强担起救国重任。

  只解沙场为国死 何须马革裹尸还

  赏完耀眼、令人充满豪情的金榜,我翻开那本关于夏老的传记,还是金黄的封面,字里行间均显夏老的一片赤子报国心。就在夏老中状元的第二年,八国联军攻占天津大沽炮台,北京岌岌可危。面对身处危难的国家,夏老上书朝廷表示愿意返回家乡,自筹资金招募骁勇善战的苗军,抵抗八国联军。然而,慈禧太后选择了逃亡,选择了妥协。事件的快速发展没有给他这个衷心报国的机会,也没有给咱家乡苗族人名扬神州的机会。我想,当时雄心壮志的夏老定也有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悲伤、忧愁以及内心的无助吧。生不逢时,报国无门。这是令人无可奈何的结局。

  若夏老仅只是一个报国无门的爱国状元,那么历史也早就忘了他。但他偏不如此简单,柔弱的书生偏有铮铮的铁骨,报国无门但救国有路。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通过传记,了解完夏老的报国赤心。我的目光转向了另一个展台。里面摆着一本微微泛黄,却又让人想拿出来细细品味的书。没错,这就是夏老的政法著作——《行政法》。1904年,满怀法政治国理念的夏同龢东渡日本留学,入法政大学法政速成科第一班学习法政,毕业后编写《行政法》一书,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底回国。在留学期间,夏同龢是唯一一个在日本法政大学编写的《法政速成科特集》中留下考试文章的人。

  夏同龢,成为中国历史长河中第一位以状元身份留洋学习的学者,是中国近代政法的开拓者和践行者!

  我能想象,当时那个被称为“东亚病夫”的中国在世界上是多么的卑微,是怎样的任人宰割。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一个救国心切的中国人,夏同龢希望通过学习,给“病危”的“母亲”开一剂良方。回国后,他创办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法政学堂之一——广东法政学堂,践行法政治国之路。

  走出状元府,站在状元桥上凭栏望,狮山依旧在。如今,我站在狮子山下,“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忆同龢。

  麻江县“同龢故里行“获奖作文展播

  小学一等奖

  夏同龢状元故里游记

  张俪仟(谷硐中心学校)

  辅导教师:吴宣负

  夏同龢状元故里在麻江县贤昌镇高枧村的公路旁,210国道从状元故里门前穿过。

  一下车,就看到一座高大有气势的古香古色大门。门顶上屋檐向上翘起,脊梁正中有一个镂空的凤凰双飞图,脊梁两边各有一个回首相望的龙首鱼身雕塑,这应该是鲤鱼跃龙门意思吧。大门牌匾上写着七个鎏金大字“夏同龢状元府故里”。匾额两边用彩色勾勒出很多图案,给人雕梁画柱的感觉。匾额下两边门柱雕刻一幅鎏金对联:毓秀钟灵高枧长留才子第,崇文尚学麻江犹沐状元风。大门前摆放着两盆苍翠的迎客松,舒展着身姿,像是在欢迎来访客人。

  走进大门,眼前一片清翠,潺潺的流水声悦耳动听。一条两米多宽的石板路向前延伸着。路的两边有假山、绿树、溪流。流水从假山上飞流而下,滚珠溅玉,伴随着清脆的水琴声,蕴起一缕缕若隐若现的烟雾,真有点微型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感觉。假山后面高大挺拔的绿树,绿叶开始繁茂,阳光透过枝叶缝隙,洒下点点金光。假山前居然摆放着几盆热带植物——贝叶棕。溪水潺流,绿树成荫,一下子把乘车的疲倦一扫而光。

  沿着石板路再往前走十多米,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涵洞。涵洞的上面是一条高速公路,来往的车辆“刷刷刷”飞驰而过。在涵洞的顶端“魁星里”三个鎏金大字特别显眼。涵洞两边有一副对联,走进涵洞里,虽然光线有些暗淡,但是两边的装饰让人一改当初“涵洞”的感觉,两边洞璧上是造型古朴的窗户和门,让人觉得这就是个村寨的小巷子。洞顶上镂刻着双狮抢绣球的浮雕,那只勇敢的小狮子,毫不示弱地张牙舞爪跟大狮子抢着绣球。

  穿过“小巷子”,眼前便一下子开阔起来,亮起来了。走在石板路上,左边是一条小河,右边是一个湖泊。面前出现了一座石拱桥——状元桥。状元桥有三个桥拱。中间最高的桥拱上有一个龙首,龙首上段写着三个大字“状元桥”,两边各一个小桥拱,小桥拱上面绘着鱼莲图。我想,鱼象征着年年有余,莲象征着纯洁吧。桥面铺着青石板,桥栏两边各有八根石柱,石柱上雕刻着龙之九子——囚牛、睚眦、负屃、……螭吻,惟妙惟肖;桥两边围栏上则雕刻有《山海经》中的神兽,有白虎、朱雀、玄武、……、麒麟等十六个神兽。这些神兽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白虎抬起粗大的前肢,锋利的爪子挥舞在半空中,好像随时向你扑来;麒麟全身冒着火焰,一双炯炯的眼睛盯着你,让人不寒而栗;玄武立着长长的尾巴,张着血盆大口,好像要把坏人吞下去似的。据老师说,这些神兽是太平盛世的象征,只有太平盛世才会出现麒麟等神兽。桥下是一个小湖泊,湖泊有一群群红色小鱼儿欢快地游来游去,把倒映在水面的桥拱和亭子揉皱成一幅幅动态山水图画,美极了。湖泊上有一排亭子,亭子的走向是曲折的,就像横折的笔画一样。亭子里的柱子高大、暗红,每根柱子上都刻着对联,挂着红灯笼。走累了的人们可以在亭子两边的座椅上休息,享受着状元第的文风儒气。

  穿过了状元桥,往前走几十步,就来到了状元福地。状元福地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广场。广场的西南边围墙上,用图文形式,简介着夏氏家族在贵州的繁衍过程。夏氏家族的先祖原来是江苏南京人。明洪武二十二年,夏氏先祖夏永昌是个武将,他带着戍边部队和族人来到贵州,在高枧定居。雍正十年,第十世祖夏朝正中举,是夏氏家族来到贵州后的第一个举人,从此之后,夏氏家族也出现很多文官、举人。到了嘉庆二十五年,都匀举人王梓材长女嫁入夏家,六年后,她的丈夫去世,留下孤儿夏长春,王夫人含辛茹苦地教养儿孙直至成才。再后来,夏氏家族不断有人做官,建功立业,成为书香门第,为夏同龢成为状元奠定了基础。到光绪二十四年,夏氏家族第十六世祖——夏同龢高中状元,将夏氏家族发展推向巅峰。

  我想,一个家族在偏远的贵州山区,繁衍生息了六百余年,从武将到文官的转换,用“以善为本,以读书为上”为家训,教育子孙后代,直至出状元。这是几辈人崇文行善,几辈人不懈的坚持,才有书香文化底蕴的积累,厚积薄发,才有后来的状元产生。再如果夏同龢从小不刻苦努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勤学苦练,没有读遍一卷卷书,写完一池池的墨水,怎么能成为皇帝钦点的状元呢?当我回头望着小广场上那个夏同龢高大的雕像时,心中不由得升起敬佩之情。

  状元福地广场的右边是状元第,与其说是状元第,不如说像一座古朴的农家院宅。一进门,工作人员要求来访人员签字登记。我们按要求登记完后,就往里走。屋里左右两边各有四个小房间,存放着各种文物,介绍着麻江民族历史、主要历史名人等资料。在这里我看到了“周氏双壁”的文字资料介绍,让我不禁想起矗立在谷硐中学操场上的周氏双壁塑像来。看着这些名人事迹的介绍,我感到很自豪,原来我的家乡——麻江,也是个仁人志士辈出的地方

  状元地的里屋是一个农村常见的香火堂屋,香火龛上有夏同龢的画像。香火龛面前摆着一张赤红色大圆桌。里屋两边的墙壁上挂着夏氏家族的科举之路资料介绍。香火堂屋的两边房间也跟一般农村一样,墙上挂满了夏同龢的文字资料介绍。我细看这些介绍,了解到了夏同龢是中国近代政法的开拓者、教育家、书法家和社会活动家。尤其是看到他上奏朝廷,愿自筹资金组织苗民抵抗八国联军的奏折后,更加心潮起伏,不禁为他点赞。我憎恨八国联军的无耻、贪婪和慈禧、光绪的懦弱胆小,同时钦佩夏同龢的无私爱国精神。虽然最后因为慈禧、光绪的外逃导致他没能组织苗民抵抗八国联军入侵,但是他敢于在国难之时,挺身而出,发出号召,组织苗民抵抗外敌入侵。而其他官员只顾自己安乐,不顾国家安危,和夏同龢比起来,简直是误国误民,罪不可赦。晚年的夏同龢定居北京,还联合北京数十家富户共同出资购置地产九顷八亩,作为广济寺僧人做佛事之用。从这些事迹中看出他不是那种为富不仁的“铁公鸡”,而是满怀慈善之心,悲天悯人的大善人。

  出了状元地,我们一行还参观了同龢街和同龢书院,最后又折回到状元桥边的亭子长廊。虽然大家还没尽兴,但是在老师的要求下,我们集合排队后恋恋不舍地走出了状元故里。

  真是不虚此行啊!回来后,我赶紧拿起笔,要把状元故里的一景一物映在脑海里,要把夏同龢崇文行善、爱国救民的精神映在骨髓里,更希望我的《夏同龢状元故里游记》能映在读者们的脑海里。

  凭栏远望,狮山依旧,夏同龢一朝状元及第,留洋振兴中华的故事仿佛就在昨天,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这位传奇人物的不同见解,忆同龢、抒我心,过去,夏同龢是中华崛起的强大力量,现如今,我们的青年学子们也是振兴中华的强大力量,加油吧,少年们!
  
  • 穿越古代
  • 发表于:2017/7/14 10:27:33
  • 来自:美国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看到这两篇文章,我不禁感慨万分,夏同龢的壮举使我为之震撼!
来自手机版
(0)
(0)
  
  • 运喆
  • 发表于:2017/7/14 10:28:38
  • 来自:美国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现在的学生真的好厉害,能写出这么有内涵的文章。顶一个!
来自手机版
(0)
(0)
  
  • 昂贵的、背影
  • 发表于:2017/7/14 10:33:57
  • 来自:美国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读这两篇文章的时候,仿佛已回到过去,置身于清末同龢的故乡。
来自手机版
(0)
(0)
  
  • 乐韵?? 玖儿
  • 发表于:2017/7/31 21:12:32
  • 来自:贵州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看了这些作文,不禁觉得身临其境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43df06a12cdb8fcd0b249d46f72670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