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清代坝芒乡乐坪村冉、胡、刘、张四大家族概述

  • 故园飞雪
楼主回复
  • 阅读:76297
  • 回复:0
  • 发表于:2019/9/30 12:18:38
  • 来自:贵州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麻江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清代坝芒乡乐坪村冉、胡、刘、张四大家族概述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清初,贵州由孙可望、李定国率领的大西军(张献忠余部)占据,起义军联合南明王朝,与清军进行了多年的战争。南明王朝建都南笼府(后改安龙),起义军在贵阳建立政权,直接统治云南、贵州,并攻占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省大部分地区。清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清军分三路进攻贵州,起义军内部分裂,李定国保南明永历帝退到云南,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清朝统一云南、贵州。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吴三桂叛乱,贵州受吴三桂统治。清朝又进行了平定吴三桂的战争。雍正年间,实行改土归流,贵州又陷入第三次战乱,清朝政府对反对改土归流的民族再次进行了血腥镇压。乾隆年间,社会治安比较稳定,这个时期,乐坪区域从外地迁入部分民族,如冉、胡、刘、张四大家族。在这一段时期内,乐坪区域的农业生产得到了稳定发展。四大家族以发展经济为前提,一面利用便利的交通地理位置开办民营小企业,一面利用手中的职权大量兼并土地,实现发家致富的目的,成为乐坪区域内的首富。其中就以冉、胡、刘、张四大望族为代表,他们利用积累的财富,又通过联姻等方式,吞并了当地的土地、山林,成为地方上富甲一方的霸主。咸、同年间,贵州人民在太平天国的影响下,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乐坪区域内,最受影响的是“潘三王起义”,俗称“苗反十八年”。在这时期内,多数人民纷纷逃离家园,房屋尽毁,经济、文化停滞不前,甚至倒退,乡民变得愚昧无知。清朝政府把兴办教育作为善后措施加以提倡。贵州巡抚林肇元向清廷所上《下游苗疆新办苗弁义学疏》提出:“贵州军兴多年,苗疆初定,应办善各事如苗弁、义学、屯田为风俗学校防御攸关,均属当务之争。”林肇元与云贵广西总督岑毓英向清朝政府上的奏章,更明确提出“化苗莫善于兴学”,“此次平定苗疆后,即饬苗疆各厅广设义学,使苗民子弟就学读书,使学汉语,识汉字,牖启其聪明,熏陶礼义。”并提出对“对苗疆之兵”(指少数民族“苗弁”)也要教其识汉字,学汉语,改汉装,其知既开,就可作到“土司之自黜,而通事(翻译)之害亦除,声教覃敷而大同善化,苗疆岂有不长治久安者乎。”在此历史背景下,冉师曾作为地方文化人,召集地方望族,承担起修建乐坪回龙寺兼学宫的历史重任。经过实地采访调查,冉、胡、刘、张四大望族的发展史概述如下:

冉氏家族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冉氏  属如狼组一支,祖籍四川重庆。十七世祖冉廷献于明朝初年受朝廷调遣入黔平乱,战功显赫,诰封都匀府抚台。廷献公仙逝,覃氏接任抚台之职。廷献育二子,长子圣举,次子圣某。次子喜豪睹。覃氏为谋取冉氏家财,趁势拉拢次子聚赌,冉氏家财以及三千多挑米田地彻底输个精光,次子又写了卖契文书亲手交与覃氏保存,导致家业破败,自感无颜见人只身逃往印江,音讯全无。廷献之妻彭氏太不服,同覃氏打官司,皆输。彭氏扬言:“我去四川重庆请冉氏八大诸侯来帮忙,看你覃家有多大能力?”吓得覃氏整天坐卧不安。彭氏太再三考虑,都匀到重庆千里迢迢,山高路远,只好委屈放弃官司,同长子冉圣举离开都匀府,来到苦李坪进道关居住。后冉圣举独子冉君佐于康熙年间迁入乐坪街居住,娶本街刘氏为妻,乾隆年间又迁居蒋岗龙昌坪,购置六千多挑谷子的稻田和大片山林。稻田包括大坝塘、朱场坪、蒋岗、龙田山、马鞍田、谷几、杨方寨;山林有冉往坡、马鞍坡、把土冉家山、半坡苍茂岩南面。同治十三年(1874年)苗反十八年结束,乱世平定。二十四世祖冉师曾(冉学曾)邀约冉、胡、刘、张四大家族集资兴建乐坪回龙寺兼学宫。

胡氏家族



       胡氏  原籍江西,后迁入湖南,再迁四川,又迁贵州贵阳,因战乱,再次迁入都匀白河,最后迁至乐坪白虎坡定居,购置了当地大量稻田,包括乐坪把司院门口田至白虎坡围坡田,近千余挑田业。又在乐坪街建有多处房产,成为乐坪当地富户。

刘氏家族



    刘氏  刘永辰、刘永辉、刘永魁弟兄三人从“湖广填江西时”,因为江西人烟稠密,又填籍贵州。三人来到贵定东门两湖会馆,丢了一个小钱,证明刘氏已经来到此地,又到大同路丢了一个铜元,被指定分到黄土寨旁边居住,取名“刘家庄”。第三年五月,兄弟三人去耕田,犁了几丈远,犁坯不会断,泥巴粘性强,土地过于贫瘠,种不了庄稼。过几天涨大水后,刘氏兄弟每人别了把柴刀去河边拾柴禾,看到河面上冲下来许多根大毛竹。三人断定上源一定有肥沃之地,便寻源而上来到了摆耳。当天在荒地上搭了个草棚安闲下来。第二天早上,三人上山砍了一大片火捞,然后用锄头挖好,恰好旧县有一个好心人送了三人好些荞种。播种完毕,经过精心管理,收获荞子十几石,装满了五只囤箩。刘氏在摆耳住下来后,人口繁衍迅速,土地变得狭窄,开始分支。一房分在黄岩,一房分在黄河大地坡。刘先顺、刘先治兄弟二人来到猫头村大台居住。刘先治勤俭持家,积累了钱财,开始购置大台的所有田土山林,乐坪把司院、另溪共塘的部分田地都成了刘氏祖业,累计八百多挑米的稻田,成为猫头首富。

张氏家族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张氏  明初,从江南入黔的张氏始祖张鸿荣居住贵定县城。鸿荣公育二子,文炳、文灿。二世祖文灿公移居猫山,主要是看中了这里所处的地理位置,正好处在两条古驿道的交叉口上:一条是经麻江县城、景阳、河边寨、坳口、茅草寨、肖家寨、长坡、苍茂岩、猫山往东入贵定;另一条从乐坪、猫山、黄丝连接京滇古道。位居猫山的文灿公张氏家族,审时度势,先后开办了酒厂、榨油坊、马店,花巨资修建了从乐坪往登高楼至猫山的驿道,总长5公里、宽2米,全部用石块铺垫而成。驿道的修缮,为发展猫山张氏的经济奠定了基础,从此南来北往的商贾源源不断经过猫山。张氏由于经济方面得到了大发展,购置了二千多挑米的稻田,钱财充裕之后,大兴土木,修房建屋,聘请民间艺人对住宅精心打造、雕梁画栋,摆谱显阔。张氏传至张红宝时,又花钱在猫山寨脚修建了一座大门楼,以示富有。每逢乡间赶场,张氏仆人在门楼边摆上一把大躺椅,张红定坐在椅上,两个丫环为其按摩,云里雾里,好不快活,令乡人好生羡慕。20世纪50年代初,张氏所有房产、田业划归穷苦大众。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43df06a12cdb8fcd0b249d46f72670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