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旅游景点 > 黔中璞玉坝芒仙人桥

黔中璞玉坝芒仙人桥

关键词:坝芒仙人桥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麻江县烟草公司
  • 电 话:2622383
  • 网 址:http://www.mj.ccoo.cn/bendi/do?post
  • 感谢 413411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4254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黔中璞玉坝芒仙人桥

 

    麻江县坝芒布依族乡瓮河村境有一座天然石桥,海拔1635米,远视云雾缭绕,若隐若现,好象天仙之桥,故名仙人桥。癸未腊月,笔者在亲戚的陪伴下初游仙人桥,甲申四月又偕亲补游,从而发现了深藏黔中东南的这块璞玉。

长冲传奇

仙人桥在瓮河村的后龙山深处。后龙山如鼻,“鼻翼”两侧各有—条长冲 ,东为干冲,西为苗冲 。两冲天生有缘,均为古今兵家看重。十九世纪中叶,苗族人民起义,一支义军在西冲驻扎,铸刀造箭,练乒习武,因而称为“苗冲”;时过百年,二十世纪中叶,国家“三线”建设拟在干冲修建国防工厂,开工数月,据说因图纸遗失戛然而止。一场兵工厂建设,揭示了干冲的军事底蕴,由此名响一时。

我们从干冲进发,真所谓临冲不见冲。干冲冲口,两山汇来对峙,危崖峭壁,似如山门。进入山门,方见一冲平展延伸,宽两百来米,冲槽直抵幽深,四围尖峰如旗,只此一处冲口,人们喻为巨瓮。巨瓮有河,得名“瓮河”;河中无水,谓之“干冲”。干冲,冲内有冲,左边岔进一冲,里许宽平,如鸡颈食袋,叫大炉冲;右侧直进,蓦见两侧群山层列,每临一山方见左右侧冲,三五百米幽深,及至干冲冲底,方知侧冲如脉。倘如驻兵,师旅团营连排各得其所,千军万马不露踪迹;倘若修厂建库,足以适应庞大系统的建置。其实,干冲不干,约三公里长的干冲尽头,接续而进的是深冲,深冲千米狭长,溪水潺潺,流至干冲沉入河滩,若于深冲冲口修筑十米长的坝堤,就是悠悠峡湖。

冲广岔多,水源内藏,难怪兵家借重。

山泉绝作

深冲以上,满山遍岭刺竹深密,处处泉滢,一派勃勃生机。临近冲头,对岸山涧流下—泓长泉,于半腰铺散在一席斜岩上,溅起薄薄银珠,晶莹纤秀,可谓斜岩铺玉。亲戚说,倘若涨水更加壮丽,如珠玉瀑洒,如雪源崩塌。刚入景区,即见佳丽,顿觉清新怡人。                          

深冲顶上便是“药汤巴”陡冲。冲回路转,四五百米处便被—山堵住。山前,左侧深沟,—道斜岩截立,岩高二十来米,溪水凝索而下,于半壁分成几股,将岩底冲成道道槽沟,形成天然字体,如行书之“水”,亦如篆刻之“水”,银花液动,令人慨叹,天下书刻有与伦比呼?

锁钥情幽

从水字岩斜上百米,就见一处小冲,如拳半卷,“拳口”宽约二十来米。一座碉楼大小的石峰矗立“拳口”,与“掌窝”伸出的石壁对峙,峰、壁肩颈处横砌一条长石,形成三米高空的门洞,俨然庭院门楼,群众称之为“门楼岩”。山路到此已无去处,只有从门洞才能上至小冲山顶。常听“锁钥”之说,意喻关防要势,但是“锁钥”之形却未真切领略。而今所见,山砌的拳口,石铸的门楼,才是形真意切的“锁钥”。门楼岩不仅险要而且别出,门顶竹木丛生,门柱青枝倒垂,门前泉水哗哗,四周刺竹森森。驻足打量,忽然发现,门楼岩其实就是两头石熊在相吻。石峰如坐立之熊,侧头回吻,头短嘴粗;石壁似下山之熊,伸颈直吻,头魁嘴尖。两熊嘴筒相接处,上部凹缺,恰似熊头相对。无论前观后观,头、嘴、圈纹、吻接,都惟妙惟肖。不想,竹山之熊,竟会选此宁风蔽日的山窝偷情幽会,创造了一吻万年的全球之最。

 盘陀路险

通过门楼岩,爬上“掌窝”岭,路在掌面式的坡壁上折拐,全在刺竹林中。扶竹拨叶,只能见到脚前的路,膝盖碰着梯坎上,不到二十分钟便气如打铁风箱,只得不时找处石坎歇息。爬完“掌面”的路,又转至“掌侧”,爬完“掌侧”,又鼻临一座尖峰,依其形状称为“拇指峰”。看看将临“拇指”绝顶,路又顺着“横纹”捱行。捱到垭口,对面山势像食指斜伸,我将垭口称为“虎口”。站在虎口向外探望,只见雾气翻滚,劲松朦胧,悬崖深不见底,令人脊背发凉。逾过虎口,爬上食指山路,虽不如前陡逼,却似在城墙上行,道仅尺余,两侧虚空,好在竹木护边,有惊无险。

登上山头,伫立小憩,盘陀路的坡岭尽在眼底,如惊涛骇浪,如龙腾虎跃。听说不少人只到山前就半途而返,想这盘陀路不知挡住了许多好奇者,使仙人桥的神奇鲜为人知。                              

 竹海茫茫

盘陀岭以下是茫茫的剌竹密林,盘陀岭以上则蓬竹如松。剌竹、蓬竹为坝芒布依族乡的一大特产。剌竹皮厚质硬节密,是编织楼栅的上好材料,八月生笋,又为时鲜特品。蓬竹蓬围丛生,因而得名。丛矮蓬竹,杆细、枝密、性韧,是扎制竹帚的好材料,因之又称“扫把竹”;高长蓬竹,篾条长韧,适宜编制农用竹器。因之,坝芒竹品曾经佔据麻江县半壁江山。由而,仙人桥境区的竹帚、竹器、八月笋,名响毗邻州县乡镇。站在脊岭环顾,方圆十多里范围竹海沧浪、竹雾蒙蒙,清风爽爽,竹声沙沙,幽谷鸟鸣。人说“天下名山僧占多”,想不到佛僧道家竟也遗漏了这片胜地。

石莲洞崖

后龙山延至“眉额”处,就是仙人桥的山脊。山脊一线起伏,一路岩崖石峰,蕴藏一路神奇。

从南起首,一座二三十米高的山顶上石峰耸联,如臼齿连盘,如犬牙交错。连盘石峰有如“莲蓬”,莲顶平展,两米见方,莲房乳突,盘面开瓣,缝至盘底。此为“石莲开盘”。莲顶好有一番造化,杂树丛生,干枝遒劲,根似鹰爪嵌入石缝,石如铁嘴吮住爪根,无半点泥土,全然石生雾养,显见根石情深。

石莲北面壁临一块石坪,四五平方米,临垭面坡,有如仙人讲道的石台。台下,—道岩屯环悬崖壁,宽尺许,延至外壁洞口,椤木缘生为栏。沿着岩屯才能到得岩洞。屯、洞巧合天使其然,无屯不知奇洞,无洞不显屯奇。岩洞位于莲蓬西面的岩崖半壁,三四米高空,拱圆顶,壁似垂帘。洞道梯台两进,头进两米深,如前堂;二进台高一米,如神仙坐床。“床”宽一米四五,可宿三五人。可惜仙人不在,游人到此权借避雨夜宿。

石莲、石坪、岩屯、仙洞,构成了一座玲垅剔透的洞崖,谓之“石莲洞崖”。真是:“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祖孙三代

距石莲洞崖五六米远,三墩巨石沿一座山脊排立。高者居小山之顶,四米多高,臃峨如翁;次者居小山之脚,约三米高,魁梧似子;低者居中,约二米高,亭立如孙。谓之“祖孙三代”。原来,洞中仙人就是祖孙三代,修禅之余在此观景,铸成千古传奇。

“祖孙三代”中,孙石最显风韵,头脚俱尖,如着长衫伫于岩缘。一株胸径尺余的古松悬于孙石外侧半米,默然相守。松根结于石根,石根立于松根。更有甚者,松根从孙石两“踝”间突破出来,如蜡凝填石缝,结成同根。倘若有朝一日,松毁则石亦毁,石毁则松难守唉。奇哉,石坚松贞的情义,可惊天地可泣鬼神。松石相形之松,傲立于百米悬崖之上,旁枝斜伸,枝展如扇,层层迭上,临霄伟岸,似黄山迎客之松而又胜过其松。

仙人桥景

沿“祖孙三代”向上两百多米,就见两支山脊平行延伸,至“胁协”处深陷一个南北向的长形天坑,宽、深四十来米、长约六、七十米,坑底平坦,悬壁环缘。天坑左侧洞穿,形成烟嘴式洞坑,穿洞高空似一桥飞架,这就是仙人桥。县志述:“仙人桥系一上平下拱的天然石拱桥,跨度30米,高45米,宽10米,桥体厚20米。”站在天坑边缘俯瞰,仙人桥下竹木掩映、藤蔓吊垂,阴森、恐怖、神秘。

仙人桥南端,首高次低矗立两峰,酷似骆驼双峰,有如仙人桥头两级观赏台。次峰前延是三四十米长、二十来米宽的桥面。桥北,天坑的两山迂回并颈,似一斧劈裂,现出垂直一线天。一线天右山,坡缓地腴,雄头峨颈,似卧熊抬头;一线天左山,一峰突凸耸立桥头,重崖悬壁,古松齐插,枝凝翠云。从桥背左胁岩屯,可攀爬至顶。听当地人说,顶上有野鹿足迹,有奇花异草,可以望见贵定县境的七仙女下凡,可以远眺两百里外凯里的香炉山。不由感慨:谁处都有仙人桥,谁处仙桥有此高?白昼窥得瑶池近,夜晚偷闻嫦娥声。

岩崖细瀑

从苗冲下山,路隐没在刺竹林中,盘转于岩壁之间,七拐八折,或顺谷溪、或涉岩泉,半个多小时竟然还在石莲洞崖下徘徊。处处溪泉淅沥,几级岩瀑如“中雨”垂落、如“雨丝”飘拂;及至岩底,泉滩粼粼;及至山麓,涌溪号陶。轻迷、洁净、爽惬、粗犷,这是仙人桥的又一特景。

下山的路上,遇上几位苗冲砍柴村民,听了我们对仙人桥的感慨,他们补充说,还有几处洞景更加稀奇,有个洞的石桌石凳简直是天家造作,有个洞穴直通山那边,洞内千姿百态,还有一个广洞有先人久住的痕迹……

正是:未游仙桥意朦胧,两次游罢亦朦胧,谁能拂却仙山雾,金银财宝任尔收。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18285549044 传真:18285549044 邮箱:mjccoo#126.com
地址:麻江县商业步行街-麻江县电子商务中心 邮编:557600
Copyright © 2004-2024 麻江县电子商务中心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43df06a12cdb8fcd0b249d46f72670eb"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