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天南地北贤昌行

天南地北贤昌行

关键词:贤昌,高枧,状元第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贵州省麻江县地方史志办公室 龙全斌
  • 电 话: 0855-2622821
  • 网 址:http://www.blogpyrf2009.ccoo.cn/
  • 感谢 whsheng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3123

    已有1网友参与纠错

  贤昌布依族乡位于麻江县西南部,南与都匀市接壤,总面积105平方千米。乡政府驻贤昌村,距县城12公里,“黔桂”铁路、320国道、210国道、“蒲贤”公路及贵新高等级公路穿境而过。辖6个行政村,35个村民组,人口17962人,是一个以布依族为主的多民族乡,少数民族人口占全乡总人口的85.9%,其中布依族人口占全乡总人口的42.6%。
  贤昌乡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人文景观和种植产业在县内熠熠生辉,声名远播。境内高枧村的清末状元夏同龢故居,已被定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并作为旅游景点立项开发;盐山村是世界老年人长跑冠军李发品的故乡;全民健身活动是贤昌一大特色,贤昌儿女擅长自行车越野赛,在各级民运会成绩斐然,1999年被省农业厅、省体委、省农民体协授予“千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的称号;境内主产红蒜、锌硒米,新场村是“中国红蒜之乡”主产区……林林总总,近年来旅游业的兴起给久居深闺的灵山秀水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贤昌乡景点奇观仿佛撒落大地的珍珠,待金线穿引以向世人揭开神秘的面纱。

高枧状元第 

  高枧状元第,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戊戌科状元夏同龢故里住宅,建于清光绪年间,坐落在距县城西南8公里、210国道旁的高枧村。夏同龢(1869~1925),字用卿。是贵州设建制以来仅有的两名文状元之一,授职翰林院修撰,湖南乡试主考官,后被派遣赴日留学和考察。在日本6年,主攻工业和经济建设,成为自隋开皇(1518)实行科举制度以来取得中国状元和东洋留学生双重学历的人。 1913年春,国民政府宪政竞选,他被选为众议院议员,后出任江西省实业厅厅长。夏状元工文善书、德艺双馨,著作有体现其才华横溢的策问《答卷》和家教精品的《四足歌》等。曾为广东省学政丘逢甲故居题写“澹定”碑。他的名字和同治皇帝的师傅,道光、咸丰两朝的重臣翁同龢经常被人作为对联的素材,如:“恭亲王去,德亲王来,见新鬼应思故鬼;夏同龢兴,翁同龢败,愿贵人莫学常人。” 又:“旧修撰,新修撰,丙辰戊戌二修撰,你修撰,我也修撰,一则以惧,一则以喜;翁同龢,夏同龢,常熟(今属江苏)麻哈(今麻江)两同龢,名同龢,实不同龢,彼归则出,彼出则归。”
  状元第屋后有一株雌银杏树与对面310国道旁的一棵雄银杏树遥遥相对,两树皆近千年古树,传说雄树曾化成举子进京赴试,此树一年未发叶。夏同龢高中回归时,高枧居民晚间皆闻锣鼓喧闹声,白日隐隐见银杏树尖有一状如鼎子的光环,人们便把夏状元和这银杏等同起来,广为传诵。
  状元第为外砖内木结构建筑,占地约400平方米。门楼竖挂“状元第”蓝底烫金字匾一块,门两侧书刻夏同龢亲笔提点的“随时爱景光,努力崇明德”对联一幅,门楼共3间,与东、西厢房及正厅组成四合院。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夏同龢返乡省亲蔡祖,曾在此宅居住过32天。为纪念和瞻仰夏状元,合理开发和利用名人效应,2003年,省、州、县文明办,县文广局承办维修状元第,现已立项开发。与此同时,状元第至贤昌河1.2公里的旅游公路已建成通车,状元第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四海宾朋前来观光考察。

马龙洞 

  从状元第往北走,途经“一里三土地,七步一孔桥”小桥流水绮丽的田园风光,便来到马龙洞景区。马龙洞是高枧神奇的牛马双龙洞之一,洞门高约8米,宽约5米,洞长约3公里。洞内石钟乳、石笋、石桌子、石凳数不胜数,以姿态奇异、形象逼真而倍受广大游客青睐。洞中流淌的清泉细细浸润、节节延伸,默默无闻地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无私地为热情好客的高枧人提供庇护和濡养。
  据说,当年夏同龢高中状元返乡省亲时,恰逢干旱时节,百姓们盼天无望,这时马龙洞突发大水,养活了洞前百亩良田,当地人津津乐道,说因状元返乡,博得上帝恩赐惠泽乡梓,因此马龙洞发大水恭迎状元返乡造福百姓。马龙洞外,杨柳依依,翠竹青青,远山近水构成了一幅神奇绮丽的山水画。从马龙洞继续往山上走,来到鲜为人知的古战场。这里曾有一次悲壮而惨烈的战役——清咸丰年间,潘家四兄妹为抗捐抗粮,揭杆举义,在此与清军进行白刃肉搏战,伤亡300多人。潘氏兄妹起义这一史实待到潘家屋基洞景点再作详细介绍。

潘家屋基洞

  潘家屋基洞位于贤昌乡政府驻地贤昌村长坡大石板。此洞隐于丛林间,洞门分上下两层。下层左右两边有毛石砌成的哨位掩体与洞口连成一个整体。洞门高约4米,宽约8米。进洞约5米处左右各有一小洞向上迥旋,延伸于洞门顶部组成上层洞口。洞内石钟乳参差倒挂,石壁石笋百态千姿。这秘洞便是苗家一代骄儿潘家三个王、满妹起义前的秘密营地。石洞下方的一坦平川则是义军的练兵场。
  据史料记载,清朝咸同(咸同、同治)时期,贵州爆发了长达18年各族人民大起义,其中麻江潘氏兄妹率领的义军是势力甚强的一支。据说,潘家三弟兄在儿童时一天傍晚,偶遇豹子来他养鹅塘中咬鹅,三弟兄一涌而上,拳打脚踢,把豹子打死了,故人们称这儿叫打豹塘,而今遗迹依稀可见。当时,为抗捐抗粮,推翻清王朝的腐败统治,潘氏兄妹在这里矢志苦练。广交朋友,率万余苗族、布依族儿女于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揭竿起义,与张秀眉军联合进兵贵阳、安顺、贵定等地,纵横黔中十余载,所到之处清兵闻风丧胆,清室震惊,战功显赫,至今广为传诵,有“潘家造反十八载,免了皇粮十八年”的传说。时人编有一则顺口溜赞颂:“八十八里长沟浸,九十九里高街坡。内套外套铁门坎,万寡悬崖鸡斩河。三王、满妹刀兵动,扼死罗练与张哥(清朝义安总兵张梁)”。后因连年征战,损兵折将,大伤元气,最后兵败贵定。由于多年耕作,潘家屋基遗迹已经模糊,神秘幽深的屋基与一马平川的旷野溶成一气,只要你全身心地投入对历史、对岁月、对民族的巨大惊悸,感觉就深厚多了。

长坡古驿道关口遗址

  从潘家屋基洞向西北方至行长坡,古驿道关口遗址就坐落在长坡煤矿偏北20余米处的山垭口古驿道上,该关口于清道光十四年(1834)三月建成,距今已有173年。关口现仅存南北两堵关墙及部分残垣断壁。墙高4.7米,厚0.7米,占地146平方米。两墙均各建有一高3.1米,宽1.9米的拱型门洞,门洞保存完好。两门洞正上方均有石刻牌匾,北墙上阴刻五寸见方的行楷“承恩北极”四个大字,南墙上刻“茂对南薰”,其右下侧刻有“威灵显应”四个小字。关内现存两块功德碑,碑体残断,分别记载了当时各界捐资建关情况。
长坡古驿道往北经麻哈(今麻江)出平越(今福泉)过红江入湖南,往南至都匀市杨柳街镇时分岔,一经老君关下广西,一出靖道关上贵阳。长坡古驿道关口地处都匀、麻江交界,地扼交通要道,关口两侧山峰对峙,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古时匪患狂獗,朝庭为保护过往客商安全,建立此关,并在关内驻有一支10余人的兵勇。凡客商从此关过,需由兵勇护送达安全地。如往北,就护送到约5公里外的贤昌乡高枧候昌平敲铛坡。要是南下广西,则护送至老君关,若南上贵阳,则护送至靖道关。兵勇在护送商贾过程中抽取一定护路银两聊以生计。
  据史料记载,该驿道建立于明万历九年(1581年),是贵阳至广西驿道,经县境大堡、干溪、麻哈、高枧、贤昌,入都匀。《徐霞客游记---黔游日记》记载:戊寅(1638年)四月四日,文德(都匀境)起身,至麻哈,宿干溪。就必经此地。

龙溪洞

  从贤昌乡政府所在地往东南走,路过街道铁坊密布、繁荣昌盛的铁器村,不久便来到新场村龙溪组,龙溪组原名楼梯庄,因龙溪流经寨子而得名。龙溪洞就栖息于此。
  龙溪洞是贤昌河支流龙溪的发源地,龙溪洞口高约10米,宽约8米,1958年修水利,将洞口拦截成坝,洞内形成平湖,水由洞口两侧水沟流去,滋养上千亩稻田,部分水由坝顶溢出,形成一道人工瀑布,恰似瑞雪天倾,飞撒而下。阳光里,彩虹纷绕,美丽动人。洞内流水潺潺,泉水纯净、透明,清凉甘甜,沁人心脾。积水成潭,鱼游水底,山、水、石浑然天成,相映成趣。如果从新场场脚进入洞里,你可看到洞内石钟乳和石笋,形态万千,变化多端,景观奇特。洞口左右两边顺着山势,修有两条抗旱渠道,流水形成三道小瀑布,飞流直下,白练飞溅,形成“壶瓶飞瀑布,洞口落桃花”的诗情画意,显得格外美观。

“中国红蒜之乡”第一村 

  从龙溪洞径直往东南前行,就可到达新场村(1992年撤区并乡前为新场乡),“新场丑,满眼旱田开裂口。”这是过去在贤昌乡新场村广泛流传的一句民谚。这里人多地少,缺乏水源。1989年,率先致富起来的年青党员罗光美,因地制宜种上了2亩抗干旱强的经济作物——红蒜,当年收入就达5000多元。罗光美当上村支部书记后,在他的示范带头作用下,群众们纷纷种上植红蒜。罗光美成了他们的“老师”。2003年,全村红蒜种植面积达1500亩,产值300万元,人均增收1000多元,成了远近闻名的“红蒜村”。 红蒜富含维生素、蒜氨酸和多种矿物质等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能抑制胃内硝酸盐生长,使产生亚硝酸氨机会减少,降低胃癌发病率,有促进食欲、抑菌杀菌、治腹泻、解毒杀虫等功效。因品种优良、辣味浓郁、富含锌硒、质量上乘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眯,产品供不应求。2004年,罗光美被推选为麻江县红蒜专业技术协会会长,在新场村的带动下,2005年,麻江县红蒜种植面积达3万余亩,总产值达7800余万元。
  麻江红蒜以优良的品质和规模化生产,被中国特产之乡组委会授予“中国红蒜之乡”称号,在首届贵州省农产品展销会上,被评为优质名牌农产品。如今麻江县的优质红蒜主产区新场村,目光所及,成片的蒜苗在微风轻抚下,蒜浪涟漪,绿波荡漾,丰收在望。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红蒜之乡”第一村。 

世界长跑冠军李发品故乡—鸭塘

  鸭塘,地处新场村往东南4公里处,是世界老年人长跑冠军李发品的故乡。寨名由来有二:一是寨边有一口塘,为住户放鸭之所,村以塘名;二是传说中该寨背后鸭塘冲,过去冲中一古葡萄成了“精”,变为一对金鸭,常来塘中游弋,后被一武秀才射死塘中,故名。几十年前,这里也和其它村寨一样闭塞、静谧和安详,默默无闻点缀于深山密林之中。后因寨上老人李发品获世界长跑冠军后,鸭塘一时名声大振,向世人展开迷人的臂膀。李发品的传奇人生不胫而走,据说,年青时候的李发品,由于长期的务农,炼就了一副强健的身体,闲暇之余喜欢带着猎狗穿梭于深山密林中狩猎,与猎犬同狩猎同锻炼,甚至达到人犬合一的境界,追捕猎物一口气能跑上几十里,且从不轻易失手。
  李发品成就冠军之路并非偶然。早在1948年,他首次亮相贵阳六广门,参加全省长跑比赛就技压群雄,独占鳌头。1951年被贵州省军区聘请为体育股教训兼运动员,参加全省万米长跑比赛,荣获第二。1986年10月,他代表中国老年人赴加拿大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里士满市参加第十九届世界老年人长跑锦标赛,以42分32秒82的成绩荣膺男子75-79岁年龄组10公里长跑世界冠军,并创造了新的世界记录!豪情满怀地捧回海象石雕奖杯,为祖国和人民争得了荣获。麻江县人民政府为表彰他的成绩,方便人们到鸭塘探秘揽胜,已将通往他家的便道拓宽成通车公路,并在原新场乡办公楼专设李发品办公室,供世人瞻仰。

龙塘

  从冠军故乡往北走,在贤昌乡与宣威镇交界处有一口塘,恍若宝境,塘水清澈见底,鱼儿在塘底悠闲地穿梭,塘中紫雾升腾,四周绿树红花,加上蓝天白云,一幅妙不可言的世外桃源景观跃上眼帘,有诗为证:“奇哉明镜隐山间,随遇而安若许年。风过清波难起浪,而来碧水不翻沿。有心静卧云天外,青春永驻伴林泉”。
  传说,龙王女为逃婚到此处躲避,遇上一老汉在弄庄稼,连连叹息这干旱的年月。于是龙王女告诉老汉,暴风雨马上来临了,马上回家避雨去。老汉虽说一百个不相信,但看到姑娘真诚的目光,就半信半疑地回去了。果然,一阵大雨压顶而来,久旱逢甘霖,庄稼获救了!雨过天晴后,老汉回到此处寻找姑娘的下落,却惊讶地看到此处变成了一口塘,传说是龙王女筑成的。“林深路隘汗颜添,紫雾升腾疑是烟。云乱映波鱼不散,风来撼树水悠闲。松苞竹茂心思憩,莺萎蝉喑意欲眠。借问龙姑无恙否,须知情海换新天”,龙塘之名因此而来。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相约贤昌,无限风光。一代名人留胜迹,布依山寨喜迎宾。欲观清风晓日,听林鸟争鸣,探山水神韵,贤昌乡是你最理想的心灵家园。  

 

作者:龙全斌
作者单位:贵州省麻江县地方史志办公室
博客:http://www.blogpyrf2009.ccoo.cn/
联系方式:15885125535(手机)  0855-2622821(办电)
邮政编码:557600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1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18285549044 传真:18285549044 邮箱:mjccoo#126.com
地址:麻江县商业步行街-麻江县电子商务中心 邮编:557600
Copyright © 2004-2024 麻江县电子商务中心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43df06a12cdb8fcd0b249d46f72670eb
='{"id":"10"}'>